發布時間:2021-10-16
瀏覽次數:319
正 文: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國際交往加快, 漢語、英語等優勢語言在人們的工作生活及學習教育、交往交流中被廣范使用, 少數民族語言一定程度上面臨著使用范圍狹窄、交流人群數量少等現實問題, 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族語言的發展、保護和傳承。因此, 應采取多種方法促進和推動筆者本人是蒙古族, 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 文章將以我一名蒙古族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為樣本, 進行探討。
一、是重視加強民族語言教育的緊迫性
以我市 (呼倫貝爾市) 為例,據央視《新聞1+1》2011年的調查數據, 建校106年的蒙語授課小學——呼倫小學2008年的學生是256名, 2010年的時候376名, 2011年的時候588名。
在呼倫小學588名學生當中只有80名是海拉爾的, 剩下都是從各個旗縣不遠百里過來的。因為很多牧區因為撤鄉并鎮、經濟收入增長、人口向城鎮遷徙等原因, 一些民族小學取消了, 所以很多牧民子女不遠幾百里地集中到教育資源優質的呼倫小學來上學。雖然呼倫小學這組數據看起來增長趨勢較好, 但是和全市的學生總數相比, 就會發現很多問題。海拉爾的一所漢語授課小學——勝利小學學生總數1809人, 少數民族學生是769人, 比例是42.5%。漢授初中海拉爾第五中學學生總數2475人, 少數民族學生936人, 比例是36.7%。我們不難發現, 在上述任何一所漢語授課的學校中, 少數民族學生總數都比呼倫小學要多。究其原因, 是因為不少的少數民族學生家長在孩子入學時會從今后孩子未來發展空間、發展方向、發展機會更有利的角度進行考慮, 把孩子送至漢語授課的學校接受教育。另外, 在呼倫貝爾市57000名高中生中, 僅有1700名蒙語班高中生, 剩下絕大多數的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學生都進入了漢語授課學校。以我所在的漢授海拉爾第二中學學年組為例, 在我校高二的1000人中, 能用流利蒙語與人進行交流的學生寥寥無幾, 使用自己的母語進行聽、說、讀、寫更加屈指可數, 其他同年級的蒙古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生看見他們用本民族語言交談時往往投以羨慕的眼光。小學、中學時期正是接收語言、文化教育的黃金期, 讓少數民族學生盡早的接觸本民族語言文化的教育熏陶, 加強本民族的文化認知, 加強對國家的文化認同和驕傲, 絕對事關少數民族學生的健康成長。就像蒙古族詩人席慕蓉《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歌詞中所唱的“雖然己經不能用, 不能用母語來訴說, 請接納我的悲傷, 我的歡樂!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這里表現出了一個民族的孩子雖然喪失了民族語言, 但仍舊在骨血里仍舊存在強烈的共同心理素質和民族情懷。我們不妨設想一下, 一個蒙古族的孩子, 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在純漢語的環境中接受教育, 當他高中畢業走入大學校園時, 他依然是一個不會說蒙語, 不會說蒙文, 不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蒙古族”, 這就給我們的文化傳承造成了諸多不便。當這個人成家生子后, 假設他的孩子同樣是蒙古族, 那么他也同樣會成為一個只是空有民族名字的人。因此, 加強民族語言教育和民族文化傳承十分必要。
二、是從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的角度, 重視加強民族語言教育
今年在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之際,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各族人民親筆題詞:“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激勵著內蒙古和全國各族人民精誠團結、不忘初心、守望相助、矢志奮斗, 共同為祖國擔當, 早日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過程中, 每個民族都不能掉隊, 應該團結一心、守望相助, , 把“兩個一百年”目標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任務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發揮民族語言在激發本民族的創造性、民族文化的先進性、凝聚力中的引擎作用, 把黨的惠及各民族的好政策、好方針宣傳出去, 特別是民族地區, 在下鄉工作中好多時候都需要與當地少數民族群眾接觸, 如果語言交流有困難, 政策解釋不清、溝通交流有誤、風俗習慣不知, 有可能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群眾存在誤解、情感上陌生就很難拉近距離, 服務群眾工作就很難做到位。因此, 學習學習身邊各個民族的語言和風俗習慣大有裨益, 因此, 適當在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廣大干部、群眾、學生中普及一下簡單易于溝通的主體少數民族語言教育、民族禮儀教育等很有必要。守望相助的和諧民族關系自然會成為民族發展進步的新動能, 就能共同發動各個民族團結一心, 共同“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
結 語:我的家鄉呼倫貝爾市,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歷史上這里民族眾多,東胡、鮮卑、契丹、蒙兀室韋等少數民族縱橫馳騁,創立了北魏、遼、金、元、清等朝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以這里為大本營,橫掃歐亞各地, 元帝國打通了歐亞地域的隔閡,聯通了世界?,F在這里依然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全市272萬人中,少數民族人口就占了五分之一,全國僅有的3個少數民族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都在呼倫貝爾市。這么多優秀的民族曾經創造了燦爛的歷史,為中華文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今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迎來了中華民族更加接近偉大復興的時刻,相信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發展民族語言、弘揚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共識、共創民族偉業定會為偉大中國夢的實現助力添彩!